廢品生活

廢品生活

古巴家書:兩個家庭的傷心史

古巴家書:兩個家庭的傷心史

歷史不止一種寫法──十篇書評裏的歷史學景觀

中國近代史還能怎麼寫? -- 以「一連串的笑話」重寫百年屈辱史 -- 以底層社會反觀現代性的複雜與弔詭 -- 以邊疆定義中國 -- 以小國作為方法 …… 爬梳歐美港台學術脈絡 • 呈現多元歷史學景觀 北島、傅高義、王賡武、陳永發、王奇生聯合推薦 本書展現了十幅不同景觀的歷史學研究地圖,引領讀者探索主流歷史敘事以外的別番景緻。 作者甄選近年來歐美港臺中國史和東亞史的新研究,用學術書評的方式梳理相關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脈絡,並在此脈絡中細緻剖析作品得失,探討歷史寫法的多種可能: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、以笑代淚重寫中國近代史、以邊疆定義中國、以底層視角審視現代化…… 本書涵蓋政治外交史、邊疆史、社會史及文化史等,帶領讀者見樹亦見林—不僅對每本著作的內容有深切瞭解,更能明晰作者的問題意識、學術源流與其所立足的學術傳統。作者爬梳英語學界的中國史及北韓史研究,亦對多部學術專著進行了解剖麻雀般的細緻分析。透過這些研究筆記與書評,作者指出:歷史不止一種寫法,不同學術圈的學者,均立足自身的問題意識和學術傳統,進行各具特色的歷史書寫,並因此互相發明。讀者亦可以此學術地圖,開啟一段對近代史的全新探索。 ---------------- 作為一位歷史學者,毛升是以工具理性為基礎的教育體制的反例。他在所謂主流話語的邊緣上遊走,獲得了某種追問、質疑與反詰的自由。 ──北島(詩人) 有趣,易讀,開眼界。這本小書,呈現了作者的學思歷程和探索心得,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全新的中國近現代史世界。不同地區、語言和國家的歷史學者,研究同一段中國近現代史,不唯有不同的關懷和課題,更有不同的思想預設、寫作方法、敘事架構和議論取徑。輕鬆讀完本書,不免驚呼,老腔老調以外,中國近現代史原來還別有聲音。仔細傾聽,一點也不覺得枯燥無味。同時發現,所有歷史著作,因為都經過主觀意識的處理,都可以相信、檢驗、商榷、拒斥,也可以批評、省思、學習和超越。 ──陳永發(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) 毛升博士特別重視學術對話,也擅長學術對話。在學術研討場合,常能聽到他敏銳而獨到的見解。他強調從多元視角看歷史、去國族、去中心,中西新舊無優劣,仰視俯瞰都有意義。他有意選擇一些新方法與新視角的域外著作推介給中文讀者,意在呈現歷史的寫法不止一種,不同方法與視角可相輔相成。推介的過程,也是他與域外同行之間的精彩對話。讀其書,有看高手過招的快感。 ──王奇生(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) 在〈序言〉中,毛升描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:一位北京廣播大學的研究生,前往南京大學學習歷史,又來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博士學位,並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。收入本書的多篇文章反映了他對多種歷史學研究方法的深刻認知,其史學知識之廣博令人印象深刻。 ──傅高義(Ezra F. Vogel, 哈佛大學亨利・福特二世社會科學榮休講座教授)
HK$80.00
Availability: In stock
SKU
hkecl-eb-21-cuhkp-20151

This product is only available for HKEdCity member to purchase.
Please Sign in

中國近代史還能怎麼寫? -- 以「一連串的笑話」重寫百年屈辱史 -- 以底層社會反觀現代性的複雜與弔詭 -- 以邊疆定義中國 -- 以小國作為方法 …… 爬梳歐美港台學術脈絡 • 呈現多元歷史學景觀 北島、傅高義、王賡武、陳永發、王奇生聯合推薦 本書展現了十幅不同景觀的歷史學研究地圖,引領讀者探索主流歷史敘事以外的別番景緻。 作者甄選近年來歐美港臺中國史和東亞史的新研究,用學術書評的方式梳理相關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脈絡,並在此脈絡中細緻剖析作品得失,探討歷史寫法的多種可能: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、以笑代淚重寫中國近代史、以邊疆定義中國、以底層視角審視現代化…… 本書涵蓋政治外交史、邊疆史、社會史及文化史等,帶領讀者見樹亦見林—不僅對每本著作的內容有深切瞭解,更能明晰作者的問題意識、學術源流與其所立足的學術傳統。作者爬梳英語學界的中國史及北韓史研究,亦對多部學術專著進行了解剖麻雀般的細緻分析。透過這些研究筆記與書評,作者指出:歷史不止一種寫法,不同學術圈的學者,均立足自身的問題意識和學術傳統,進行各具特色的歷史書寫,並因此互相發明。讀者亦可以此學術地圖,開啟一段對近代史的全新探索。 ---------------- 作為一位歷史學者,毛升是以工具理性為基礎的教育體制的反例。他在所謂主流話語的邊緣上遊走,獲得了某種追問、質疑與反詰的自由。 ──北島(詩人) 有趣,易讀,開眼界。這本小書,呈現了作者的學思歷程和探索心得,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全新的中國近現代史世界。不同地區、語言和國家的歷史學者,研究同一段中國近現代史,不唯有不同的關懷和課題,更有不同的思想預設、寫作方法、敘事架構和議論取徑。輕鬆讀完本書,不免驚呼,老腔老調以外,中國近現代史原來還別有聲音。仔細傾聽,一點也不覺得枯燥無味。同時發現,所有歷史著作,因為都經過主觀意識的處理,都可以相信、檢驗、商榷、拒斥,也可以批評、省思、學習和超越。 ──陳永發(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) 毛升博士特別重視學術對話,也擅長學術對話。在學術研討場合,常能聽到他敏銳而獨到的見解。他強調從多元視角看歷史、去國族、去中心,中西新舊無優劣,仰視俯瞰都有意義。他有意選擇一些新方法與新視角的域外著作推介給中文讀者,意在呈現歷史的寫法不止一種,不同方法與視角可相輔相成。推介的過程,也是他與域外同行之間的精彩對話。讀其書,有看高手過招的快感。 ──王奇生(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) 在〈序言〉中,毛升描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:一位北京廣播大學的研究生,前往南京大學學習歷史,又來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博士學位,並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。收入本書的多篇文章反映了他對多種歷史學研究方法的深刻認知,其史學知識之廣博令人印象深刻。 ──傅高義(Ezra F. Vogel, 哈佛大學亨利・福特二世社會科學榮休講座教授)
Author: 毛升
ISBN: 9789882372061
Publisher: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

You can read the eBooks on the cross-platform (Android, iOS and web browsers), multi-functional ‘EdBookShelf’ (Web or App). Please refer to the demo videos in the ‘User Guide’.

For best reading experience, we recommend:
Web browsers – latest version of Chrome, Firefox, Safari or Microsoft Edge
Android – OS version 7 or above, with Chrome 45 or above installed
iOS – OS version 12.4 and above.